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资料 >“超新星爆炸”或激活了地球上生命进化历程

“超新星爆炸”或激活了地球上生命进化历程

查字典地理网 2016-11-03

据国外媒体报道,宇宙中的超新星爆发是最为常见的毁灭性事件,意味着一颗恒星的终结。科学家通过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超新星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对地球生命而言并非是个噩梦,可能为生命在起源阶段提供能量。当太阳系随着银河系猎户座悬臂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转动时,曾经扫过超新星爆发的区域,使得地球被沐浴在各种辐射之中,正是有了这些辐射的激活,地球上的生命发生了爆炸式地增长。

超新星爆炸(SN2006gy)

著名的昂星团M45图像


根据丹麦科技大学教授亨里克·司文斯马克(HenrikSvensmark)介绍:生命的进化反映出宇宙星系的进化,当超新星爆发时,周围宇宙空间中可能的生命进程也会蓬勃发展。在银河星团中,位于金牛座的昴星团(Pleiades),梅西耶深空天体表编号为M45,图中显示了该星团1.35亿岁的景象,处于这个阶段的星团中会有许多大质量的恒星接近生命的终点,随之而来的便是超新星爆发。

科学家在深海中发现的史前鹦鹉螺的化石证实了这个推测,当时太阳系穿过超新星爆发的区域,地球海洋中的无脊椎动物便受到超新星爆发的强烈影响,今天在多种海底生物化石中可发现这些痕迹丹麦科技大学的教授亨利克认为太阳系足够接近一颗超新星时,爆发产生的宇宙射线就会“冲刷”着地球。与此同时,亨利克查看了过去五亿年的地质和天文数据,地球曾经非常靠近超新星爆发影响区域,并计算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系运动轨迹附近的超新星爆发率。

通过对地质记录的比较,科学家发现超新星爆发率似乎与地球上生命蓬勃发展时间点有关,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生命条件。每当太阳与各大行星穿过银河系中曾经的恒星形成区时,超新星爆发就会显得更加频繁。为了进一步获得生物学上的支持,科学家寻找史前数个时期的海洋生物化石,从中发现与超新星爆发相关的痕迹。例如,虾类、章鱼或者是已经灭绝的三叶虫和鹦鹉螺等无脊椎动物化石。

当古大陆漂移逐渐分离开时,海平面的位置更高一些,这时候许多无脊椎生物在该时期富集,而在2.5亿年前,分离的大陆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泛古陆,但该时期海平面的位置相对较低。传统意义上的地球物理效应并不是地球生命史的全部故事情节,科学家发现太阳系附近超新星爆发率较高时,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也达到较高的水平。对此,亨里克教授认为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那个时期寒冷的气候与较高的超新星爆发率使得极地与赤道之间的地区成了多种生物适宜的栖息地,而另一处值得关注的焦点是地质时期转变的开始与结束似乎与超新星爆发率的极大与极小期相符合。

地球生命的繁荣或者全球生物生产力情况可以通过跟踪不同时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来确定,这些信息可在过去的地质记录中找到。亨里克教授的研究还显示超新星爆发对地球气候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比如海平面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可下跌达25米。这个问题困扰了地质学家数十年之久,从相关数据中也可得出超新星爆发的宇宙射线与气候变化存在长期的联系,进而对生物产生影响。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地理视频

人教版地理七上-3.4《世界的气候》教学视频实录-蚌埠市

人教版地理七上-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视频实录-许华

人教版地理七上-2.2《海陆的变迁》教学视频实录-张瑞

人教版地理七上-3.1《多变的天气》教学视频实录-袁野

人教版地理七上-3.1《多变的天气》教学视频实录-孟强

人教版地理七上-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视频实录-马梅

人教版地理七上-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视频实录-邓德刚

人教版地理七上-3.1《多变的天气》教学视频实录-郭慧梅

人教版地理七上-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视频实录-包乐乐

人教版地理七上-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视频实录-盐城市

与““超新星爆炸”或激活了地球上生命进化历程”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资料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地理教案
地理课件
地理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